台灣的竹和筍(三)桂竹筍
文章作者:竹篙頭
發表時間:2011/09/28 11:45:18
文章分類:生活
桂竹是我的剋星,是他「陪伴」我渡過我坎坷的童年!不知道為什麼,從小我就強烈的感覺,學校跟我仇深似海,所以逃學很早就是我的家常便飯。我母親不認識字,她大冷天清晨踩著結霜的地面出門,大熱天頂著酷曬的太陽工作,心裡就羨慕公所或農會或郵局裡,人家可以吹著電扇(後來還更高級,吹冷氣)坐辦公廳。她很清楚,想坐辦公廳,唯一的辦法就是讀書。所以,她很認命的攢錢供孩子讀書。
因為不識字,孩子書讀得怎麼樣她完全沒概念,但只要每天看著孩子背著書包出門,她就覺得事情妥當了。殊不知,妥當有兩種,一種妥當好,另一種是妥當壞的。人家都是好學生,早早起,背著書包上學去,我是背著書包逃學去。去哪兒?無所謂,也不在乎,反正只要不去學校,哪兒都好!那時候的我,只要逃得過手就很高興,回到家又沒出包,那就叫完美了。
但天下間完美的事情本來不多,終究會被發現,然後引來桂竹的「陪伴」。桂竹之為物,枝條極細、質地又極堅韌,把竹葉拿掉,用來打孩子,確是再理想不過的「工具」!第一,因為枝細,打在孩子稚嫩的皮膚上,就是一條清楚的凝著血的細痕。第二,也是因為枝細,施力點集中,痛感跟著集中;只要被K個兩三下,保證叫不敢;第三,仍然是因為枝細,只傷皮膚不傷筋骨,打再大力也不怕。天下間用來給孩子「暫時性疼痛」的武器,我想不出有比這玩藝更好的!可是他也有缺點,就正是因為枝細,只要穿著長褲,你就是再用力打,也打不痛的。但這樣對我就已經很夠了,小學時代的夏天,小腿上總是一條條細細的痕跡,那就是我媽動用桂竹枝的愛的教育。
撇開童年的不愉快,桂竹筍其實滿令我欣賞的。桂竹的環境適應力極好,不論平地或高山,都可以見到他的踪跡。更好的是,他的繁殖力特強,細細的成竹長出來的筍,比成竹自身大上兩三倍;台灣俗諺說細漢肥,不是肥,從桂竹筍身上可以得到最好的印證──雖然其他各類竹的筍也多少有這樣的特性。桂竹的這個特性,讓他在各山區山產店佔盡了優勢,因為從西到東,從北到南,台灣本土山產店的筍湯,幾乎一無例外,用的全部都是桂竹筍。
桂竹長出新筍後,通常不會馬上採收。採收桂筍的工作跟挖冬筍比起來,正好是兩個極端。冬筍難找難採,桂筍是易找易採;一般桂筍都是讓他長到接近一個人高時,才去採他的中上段部位的嫩芽。採收下來的桂筍,絕大多數都經過醃漬或泡水(也許是泡什麼藥劑,我沒這方面的資訊,無從知道)的處理,這才送到菜市場。想吃新鮮桂竹筍,只好去找山產店了。
桂竹筍的吃法並不複雜,第一是煮湯,但那得要新鮮的竹筍,因此多半見於山產店;北起金山、萬里,南到墾丁、佳洛水,只要是比較傳統的山區小吃店,通常都會有筍湯,用的就是桂竹筍。一般居家從菜市場買來的桂筍都是處理過的,所以適合用味道較重的豆瓣醬來炒豬肉,或者當焢蹄膀的佐料。
桂竹筍的價格相對而言,是比較便宜。我在華中果菜市場問到的,桂竹筍都是本土生產的,品質不須懷疑;唯一須要顧慮的,是泡水處理的過程中,有沒有加入什麼藥劑?萬一有,又怎麼減輕負擔(或傷害)?食品管制單位告訴我們,買豆類製品,不論豆干、豆皮、豆輪還是油豆腐,幾乎百分百都加防腐劑,下鍋前須以清水浸泡四十五分鐘以上,過程中最好能換過兩三次的水。
事情是這樣,我們是產品末端的消費者,前端怎麼搞我們無法掌控。我們期待的,事實上也是須要的,是相關單位給我們真相,告訴我們怎麼減輕傷害,這就夠了,要不我們還能怎樣呢?之前網路不是流傳一則笑話嗎?活捉到咬你的蚊子怎麼辦?能怎麼辦?送牠上大學,為牠娶媳婦,幫牠帶孩子,要不你能怎麼樣呢?畢竟牠身上流的是你的血丫!
非叢生的桂竹,並不多見–這種竹子通常的群聚生長的!
桂竹頂端,取下來去掉葉子和細枝,就是"暫時性疼痛"的最佳"武器"
阿里山桂竹筍,出自主婦聯盟,稱之為"轎篙筍",質地細嫩,相當可口.
“炒做"轎篙筍之前,先半煎半炸一點五花肉和蒜頭
未加醬油之前的"半成品"
醬油煮過一小陣子,起鍋就可以上桌了.說實話,我很愛這味A.
九月 28th, 2011 at 18:30
小時候的竹筍炒肉絲,當然無以忘懷,大都是出了些troubles,父母所賜.看到美食當前,搞得飢腸轆轆,趕快請長官放飯去.今兒,是你倆的日子,祝快樂…
九月 29th, 2011 at 13:21
+1
學生也是愛吃用醬油煮過的桂竹,很香,吃起來鹹甜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