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雨,落不過田岸

文章作者:公子小白
發表時間:2009/05/21 16:11:04
文章分類:台諺傳說

  台灣是海島型氣候,入夏後,氣溫與濕度偏高,對流旺盛,常常出現區域性的驟雨,就是俗稱的西北雨。為什麼它被稱為「西北雨」,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很多關於台語的著作都考究過,有說是獅豹雨、三八雨或夕暴雨的變音,也不知是真是假。且先不管它是與否,聽我說我自己的那一套。

  我有一位地球科學研究所出身的堂弟,數年前偶在老家相遇,約莫是下午四點左右,我倆在院裡閒聊,忽然狂風大作,不久就落下西北雨了。移到簷下續攤聊,話題就轉到西北雨上了。

  因為對流旺盛,西北雨其實就是一場超微型的熱帶風暴。台灣的夏季通常都吹西南風,但落雨前會有一段寧靜期,就像是在颱風眼中心一樣。接下來會「反風」,開始吹起涼涼的東北風,緊接著就落雨了,正是所謂的「反風,雨就到」。你在家裡一片寧靜祥和的氣氛中,若突然發現「反風」的現象,要有心理準備,暴雨立刻就到。

  逆時針轉的熱帶氣旋,從南往北移動,通過某一定點時,該定點會先吹東北風,中心通過定點後,再轉西南風。台灣西部,西北雨這種超微型風暴大多孕育於東方的太平洋和山區,因地球往東自轉,風暴的雨雲漸漸成形時,相對地就漸漸往西移動。

  你若處在風暴移動路線正中,西北雨最先的雨,注意看它雨絲的斜向,大多是從西南斜向東北。然後慢慢轉變,後來成為由東北斜向西南,到這時,這場西北雨就接近尾聲了。落雨形式先西再北,所以稱為西北雨。但它的後頭,可能還跟著一串類似念珠狀的超微型風暴,就會有一陣接著一陣的西北雨。

  以上「西北雨」一詞的緣起,是由一個專業者和一個瞎掰者共同討論而得,基本上也是不負什麼言論責任的。更何況,你若不是處在雨雲移動路線的正中,情況又不太一樣了。

  「田岸」就是田埂,隔在兩區田之間,約只一尺寬的小岸;但西北雨有時真的落不過那一尺寬的田岸。童年時,在老家院裡就目睹一場西北雨經過,十幾分鐘後,有半邊的院子仍是乾的。

  我飆重機的輕狂年代,也曾在三號公路苗栗山區被一場西北雨追殺了十數公里。當年的三號省道只兩個車道,又彎彎曲曲,一定跑不過天上飛的雨雲。但最後是擦身而過,看著大片幾乎與我視線等高的雨雲往西而去,透過雨雲下方的濛濛水氣,進入眼簾的是七彩繽紛的夕陽餘暉,遍染群山,就像某一首老歌的歌詞那般,我就在彩虹的一端裡;那次第,怎一個美字了得呢!

  西北雨的雨雲,規模直徑大則數十公里,小則數公里,在雨雲行進的路徑之外就沒雨了,所以才說「西北雨,落不過田岸。」它和西南氣流引進的「烏腳西南」大不相同。「烏腳西南」雨雲的規模相當大,有時大到被形容為「行星級」氣象。特徵就是一波接一波,不間斷的大片烏雲從西南往東北走,陽光透不過極厚的雲層,雲腳烏黑如墨,所以特地稱這種雨雲為「烏腳西南」。

  台灣南部的水患,很多是「烏腳西南」造成的。這也有句台諺:「海外出半帆,大水流死郎(人)。」這句台灣諺語較少人知,它是我南部老家一帶地域性的諺語。「半帆」就是彩虹,西邊的海外出彩虹,表示落雨時間是太陽還在東邊的早上,落雨位置則是在中央山脈,更可能豪雨已連夜落在東西之間的山區。平地沒什麼雨,但轉眼間就山洪暴發,來勢洶洶,讓人措手不及,就可能有人遭難。

  我這個人很隨興,做什麼事都考慮不周,顧了此失了彼,某些地方很能淋漓盡至,另些地方卻枯燥乾涸,所以常在平靜的家裡引起「反風」;這是「西北雨,落不過田岸」另一種解釋的實例。

  我家太座通常溫柔和藹,可是她一旦「反風」落暴雨,在那威力半徑內,連傳說中神勇無比的老狗小黑都要夾起尾巴,四處狂找有無可藏身避難的老鼠洞。還好,這種雨來得快去得也快,波及範圍有限,雨過天晴後,不但暑氣全消,更有一夜涼爽無比的好夢;「西北雨,落不過田岸」大致也有這個含意。比起上一個實例,這個含意的結局美麗多了。

 

img_3518a

對流旺盛,西北雨孕育初期的雨雲,若條件不足,後來就不了了之了。

 

img_2154a

落在北濱某處的「暗西北」(晚上的西北雨),這雨雲的規模不小,在我永和的窗口看去,約涵蓋了三貂角到萬里整個北濱和半個北海,圖右雷電閃光處,是澳底一帶。

推薦到:
  • email
  • Add to favorites
  • RSS
  • Facebook
  • Plurk
  • Twitter
  • Google Bookmarks
  • MySpace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回應此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