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溪谷關段24CM石賓&溪況報導

文章作者:Alex
發表時間:2015/05/03 16:39:56
文章分類:釣境傳說

說到台中或南投的溪釣,已經過去了14年的921地震總還會一次又一次,不斷的要被提起。

921地震當時大量土石崩落在南投的烏溪上游北港溪、南港溪,及台中的大甲溪中上游青山段、谷關段附近。地震後崩落鬆動的土石,加上後來的颱風,把中部這兩條大溪,以往釣友的溪釣天堂,摧毀殆盡。

註: (北港溪與南港溪在南投國姓鄉匯流,往下稱為烏溪。北港溪上游惠蓀林場、南港溪中上游的北山坑溪支流,因地震土石崩落鬆動。北山坑溪上游九份二山因大量崩落土石,造成迄今依然存在的堰塞湖,烏溪”污”了超過十年,直到這幾年才開始時有見到清水的可能。沿大甲溪興建的中部橫貫公路台八線,36K以後至梨山段,地震後遭大量土石淹埋,完全中斷,之後花了數年時間也才完成便道,但直至現在土石仍然時而崩落,便道管制車輛通行。)

地震加上後續的颱風,把非常大量的崩落以及原已鬆動的土石,沖進大甲溪谷。台八線28K附近的松鶴部落路段,一度大量的溪谷土石甚至吞沒道路。松鶴再往上34K附近,原本風景秀麗的谷關溫泉區曾經多被摧毀。溫泉區有一條支流,原有步道通往其上游的瀑布,因瀑布附近建有觀音寺,以及瀑布形似觀音立像,被稱為觀音瀑布,步道也在地震時被崩落土石淹沒全毀。

依稀記得在當時,專家學者推論大自然至少需要10年的時間才能復原,當時覺得10年好久好久。如今回頭一看14年過去。原中部溪釣天堂的大甲溪,烏溪,自然景觀不但沒有恢復,景觀破壞更勝地震當時。如今的溪,用”大排水溝”來形容還更加貼切一些。往北一點的大安溪、後龍溪。往南一點的清水溪、濁水溪。筆者在行車經過時,看到的情況也比大甲溪跟烏溪好不到哪裡去。

地球是活的,大自然河流原來就有改道破壞以及重整恢復的力量及機制,但人類因生存的需要或貪念,侵入了大自然溪流行水區,甚而為了不讓其改道而蠻橫的築起一道道堤防,人定勝天在這裡看起來像是笑話一篇。而這也不只在中部、或在台灣。全世界凡自稱文明國家的,這情況比比皆是。

行文至此,或許讀者認為我寫溪釣寫到離題,還怨天尤人了起來,其實沒有。文章標題有寫到大甲溪溪況報導。上文只是把原由交代清楚吧了。

20150430_110802

上圖這裡是台8線20K,靠近大甲溪發電廠,整個溪谷被剷平,說是為了疏濬、防汛?。以前的巨石峋峋,不是被淹沒,就是被打掉移走。聽說這樣是為了洪水期排水順暢? 我不是水文專家,無法評論,只知道,大自然,不該是這樣。溪谷旁有砂石道,這砂石道從上游34K附近的谷關段,一路通至及下游0K東勢再往下的石岡水壩。傳聞是為了安全起見,不讓疏濬砂石車在一般道路行駛而建,台八線沿路有幾個地方有連接道,可讓小車進到溪谷砂石道。是唯一對釣友小有幫助,對非法網魚大有幫助的地方。從谷關到東勢的大甲溪中上游,河道最好情況也就差不多如此。

20150430_110820

往上游看去,視野盡頭的水壩是大甲溪發電廠。水壩淤積已經挖了十幾年,還在挖。

十幾二十年前,也就是天災(人禍?)之前,筆者很常於36K谷關水壩至22K大甲溪發電廠天輪水壩之間釣魚,那時深潭處處,鳞光閃閃,山光水色美景筆墨難以形容。但地震之後到目前為止,這一段溪相是最慘不忍睹的,似乎絕多數的釣友,都已經在這一段插上”禁止自己釣魚”的無形立牌,極少看見有釣友在這一段作釣,現在看見河道如此,心裡的痛也是筆墨難以形容。目前此溪只有從22K的天輪水壩(大甲溪發電廠)至10K附近的龍安橋這一段,大約不超過5處不大不深的水潭,比較會有釣友出現的蹤跡。但釣友的出現也通常只在大雨過後,或是水壩放大水後的兩個月內。推論概因為目前整個大甲溪幾乎沒有深潭可供魚群繁衍。但此溪自上游的德基水庫往下還有谷關壩,天輪電廠壩,龍安蓄水場以及石岡水壩的幾處人工的大深潭可讓魚群得以安身立命努力增產報國(應該是報釣友、網友、毒友),本溪所有水壩上下游500公尺內為禁釣禁捕區(好像抓得很嚴),所以水壩以及壩下的大水潭,就成了魚兒們的快樂天堂。每每大雨,或水壩大放水後,這些快樂的魚兒就會被沖出他們的天堂,待水流穩定後,上述的幾個深潭就會有這些魚蹤出現,有魚蹤後釣友就會跟著出現,然後趴八卦網的明目張膽、牽流刺網的人約黃昏後陸續出現。如果那個鱗光閃閃的潭的魚趴不到、網不走,那難保不久之後,也許你運氣好剛好要去那個潭釣魚的某天,就會看到屍橫遍野(毒魚!?),然後自此魚蹤及釣友的蹤跡會不再出現,直到下次大雨或放水後,然後再次循環。

20150430_141016-1

廢話一大篇,把大甲溪溪況報告完畢。接下來弄點振奮人心的。

上圖是24CM的石賓。筆者參與溪釣至今,釣獲石賓最大尺寸莫過於此,難得的是大甲溪現在還有這等大賓的存在,實在非常的讓人感到欣慰。常有生態或保育學家說,水壩會阻斷魚的迴游,對生態是不好的。但至今大甲溪裡還能看見這樣體型的石賓,除了因為有水壩以外,我想不出還能有甚麼原因。話說至今我們還可在七家灣溪實際,而非透過影像看見櫻花鉤吻鮭,除了嚴格執法重罰外,是否一小部分也要”歸功”於水壩的存在?

20150430_170948 20150430_171028

當天釣況,除了石賓,幾隻小溪哥以外,還有兩匹20CM的苦花,國民釣餌~麥片~釣的。

 

20150430_171901

離開前拍一張水某作釣英姿以及釣點景觀。筆者裝備已經洗好晾在岸上,準備回家。

 

20150430_171542

壯麗的山光水色。

20150430_173320

一定要這樣弄溪床嗎???

推薦到:
  • email
  • Add to favorites
  • RSS
  • Facebook
  • Plurk
  • Twitter
  • Google Bookmarks
  • MySpace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2 個回應 to “大甲溪谷關段24CM石賓&溪況報導”

  1. vincent says:

     大甲溪的情況對砂石業者而言是天賜橫財,非這樣弄溪床不可。
     與中部溪流天災加人禍的慘狀相比,北部的天災較少(大半是颱風出水),人禍較多,有點感到諷刺的是,禁釣區都是人多的地方魚也多(如坪林街區、石碇街區或烏來街區),人少的地方魚就少,禁釣最成功之處就是,魚兒們都知道要跑來街區給遊客們「賞魚」。
     「人定勝天」至今我只看到一例:頂新作惡多端,天都奈何不了他。
     地質史動輒以百萬年計,人類十多年甚至百多年的小動作其實很微不足道的,凡屬大自然的一切,大自然最終會收回去的…

  2. Alex says:

    Vincent 兄所言甚是,小弟深感認同。近年來,台灣平民百姓,狹者自釣魚活動、廣者至日常生活。就算沒有天災,也要面對人禍。
    我們除了逆來順受,大概也只能自求多福了。

回應此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