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釣的趣-單鉤與雙鉤的迷思

文章作者:vincent
發表時間:2014/10/20 22:40:33
文章分類:非釣莫入

前年(2012)五月一日,坪林解禁第一天的早上,和老六兄同往坪林鶯子瀨大潭垂釣,全場總共約十支竿子,我倆到得晚,好點都被捷足先登了,只能隨便找個位置勉強下竿。這些陌生的釣友當中,有一位教練級人物,不斷對著其他釣友訓話,用什麼什麼釣竿才是高手,尤其要釣鯽仔,浮標非要用什麼什麼型式不可,一定要用雙鉤才釣得到魚……等等。

他閣下邊訓邊釣,個把鐘頭才釣起兩匹小石賓,確實也是在場唯一釣到魚的人,一旁的釣友都畢恭畢敬乖乖聽訓。我本來很溫良恭儉讓的釣性,因為他閣下講話聲頭太大,吵得不得了,又因為他佔據的位置是去年我們喜歡的釣點,我老實不客氣,移竿就教,擠到他身旁去下竿。 

我的裝備與釣組在他眼中是沒有一件及格的,十八尺溪哥竿雖也是有名的T牌,但他嫌太長太軟,釣線是溪釣中粗到不行的1.2母線對1.0子線,還用醜醜的自製長浮標在有水流的溪中垂釣,最糟的是,我竟然用單鉤垂釣,一整個看起來簡直是溪釣敗類的俗辣。

很不巧的事就在他眼前上演,兩支浮標並排在三尺之內,十幾二十分鐘的時間,他身邊這個溪釣俗辣連拉四匹超過巴掌大的鯽魚上岸,看得他目瞪口呆,作聲不得。從那時起,我就對雙鉤垂釣是不是一種「迷信」抱著疑問了。

我的學釣過程是先溪釣,用單鉤釣溪哥之類的小魚,為什麼用單鉤?因為大家都這麼釣,師父也是這麼教的。剛開始接觸池釣時是用雙鉤,為什麼用雙鉤?沒別的原因,大家都用雙鉤嘛。流水溪釣用單鉤,靜水池釣用雙鉤,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不變真理。

開始喜歡釣竹篙頭之後,溪釣的小浮標漸漸發展成長浮標,可是單鉤仍然不變,大約將近二十年前,也就是改用長浮標之後不久,不僅竹篙頭的釣獲量跟著直線上升,體形較大的其他溪魚也屢有釣獲。可以想像一下,用溪哥竿拉到三、五斤的大鯉,場面是多麼令人驚心動魄。大約就是那時候開始,不論溪釣或池釣我都用單鉤。這是自然的發展過程,所以幾位老友也跟我一樣,用單鉤垂釣變成我們的習慣。

台灣的池釣(包括水庫、休閒池、戰鬥池等)以雙鉤釣為主流,池釣浮標調校的理論基礎一向都是建立在雙鉤之上的,我們幾個使用單鉤的老友每每被其他較不熟悉的釣友視為異類,我們用咬鉛來調校浮標也很讓這些釣友感到新奇。可是令他們納悶的是,這幾隻異類好像都釣得還不錯,甚至釣果常勝過他們用雙鉤的。

實際上,我們並不因為習慣使用單鉤而排斥雙鉤,經歷過雙鉤釣的所有過程,到後來我們會選擇單鉤垂釣,沒有什麼特別神秘的原因,嚴格說來,單鉤垂釣反而是很合邏輯的考量。

一般認為,雙鉤雙餌,散佈在水底的餌料比較多,集魚效果較佳。但我們用單鉤單餌,餌團相對比較大,就餌料的量而言,兩者相差有限,在多處釣點實戰所得結果,我終於明白集魚效果的重點在於餌料的質,不是量。餌料對了魚的口味,集魚效果自然上升,反之,餌料不對味,就算搞了一堆A撒下去,作用也好不到哪裡去。當然,這也和魚的索餌意願有關,在大咬與大不咬之間,仍然有太多太多令人苦思不解的問題。

第二,大部分釣友認為用雙鉤浮標調校比較精準,為什麼會有這個迷思呢?原因很單純,大部分釣友很少用單鉤垂釣,沒有經過長期的實際操作比較,怎麼能說雙鉤「比較」精準?

單鉤垂釣和雙鉤垂釣的浮標調校,兩者基本觀念完全相同,差別只在於單鉤少了一枚鉤子的重量。單鉤的調校更簡單扼要,標準調校法是單餌半水,標示桿末端平水或略出水半目至一目,這樣就可以拉到釣棚深度開始作釣了。用模糊比對法調校的話,空鉤半水調五至八目(標示桿外徑為1.0~1.2mm),上餌料拉到釣棚深度就可作釣了。

同樣地,覺得魚訊鈍鈍的,就減少一些鉛,或者釣棚調淺一點。魚訊很強卻常拉不到魚,就增加一些鉛,或者釣棚調深一點。這些浮標微調的操作原則都和雙鉤釣一模一樣。

雙鉤垂釣因為受到兩條子線長度差異的限制,釣得太拖的話失去雙鉤「一餌輕觸底,一餌略拖底」的特性;深度稍不足的話,浮標的標示桿又只出水一點點,甚至整個沉没。單鉤垂釣沒這個問題,反正它就是一粒餌,沒有上餌下餌的問題,釣棚深度只要維持在浮標看得清楚的範圍內就行了,視情況再調整釣棚。

單鉤垂釣的子線必須稍長些,大約是三十~四十公分,這一點很重要,也很有趣,長子線對釣棚深度的反應閾值較大,有更大的緩衝彈性空間。它只用一顆餌,釣得拖一點與吊一點,影響到的是魚訊的強弱,更可以利用這一特性來應付釣場各種不同情況。水流略急、魚吵多或是魚吃餌戒心很重時,加深釣棚可以改善,靜水時可以把釣棚減淺。

浮標調校時用正常大小的餌團,下竿時用稍大的餌團,假設調校時用直徑0.8公分的餌團,垂釣時用直徑大約1.0公分的餌團,魚吃餌較刁時,餌團直徑就縮小為0.5公分,但餌團大小仍然要依各人的垂釣習慣而定。釣棚深度拉到浮標出水三~八個色目都可以,實際上,調整釣棚深使餌團拖一點或吊一點,也是單鉤垂釣的重要技巧之一。

有一位常一起作釣的林大廚,每次看我垂釣都會看得心癢手癢口更癢,屢屢脫口大叫:「這樣還不拉,吃那麼漂亮了!我連浮標動半目都拉了…」他不曾試過單鉤垂釣,可能不太清楚單鉤垂釣時,浮標的魚訊顯示不太一樣。

單鉤釣的魚訊也是非常有趣的事,看起來它比雙鉤釣複雜一些,但實際上卻更單純。當浮標調校理想時,水底的餌團有任何動靜都會顯示在標示桿上,我們在坪林或其他溪流用大鉤大餌釣竹篙頭,連火柴棒大小的溪哥都常拉到,由此可見單鉤釣的敏感程度。但也因為如此,浮標的雜訊相對增加,魚就餌的前戲時,浮標上上下下動個不停,作合時機的判斷好像變成一件麻煩事,所以林大廚才會因為我為什麼不作合而哇哇叫。

但是等你習慣這種釣法之後,就會知道單鉤釣的魚訊往往比雙鉤釣的更明確。一般理想情況,最有效的魚訊是標示桿以相對緩慢而穩定的速度下沉,九成以上的命中率,其次是有力道的「下頓」一目或兩目以上,第三是標示桿上升一目或兩目以上,然後下沉或「下頓」,命中率都很高。第三種魚訊要特別小心,那個「下頓」有時候只有半目輕輕點一下,還是要作合。情況比較特殊時,魚訊也會跟著起變化,比方說,有時浮標突然上升幾目,然後就定在那兒完全沒動靜,好像釣餌被吃光的樣子,這很可能是鯽魚吃餌,也要作合試試。

上述三種魚訊同樣是雙鉤釣的有效魚訊,但單鉤釣時浮標有許多無效的上下動作,這是雙鉤釣較少的現象,當你看到一兩次較沒力道的魚訊時,就要提高警覺,等待前述三種有效魚訊,準備作合。單鉤釣玩久了,還可以根據魚吃餌的前戲雜訊,推測是什麼魚來吃餌,準確率有六、七成,這一點可能是我個人喜歡單鉤釣最主要的原因。

去年三月,還是春寒料峭的某一天下午,我去永福橋頭垂釣,一個鐘頭後,有一位從早上開始作釣的陌生釣友,年紀大約七十多吧,他丟下手裡的釣竿,坐到我旁邊來閒聊觀戰,當他發現我是用單鉤垂釣時,眼睛亮了起來,說:「你這是君子釣,厲害厲害…」

我從沒聽過什麼是君子釣,什麼是小人釣,他這麼一說,我登時想起在坪林鶯子瀨大潭偶遇的那位教練級釣友,同樣是單鉤釣,為什麼兩人看法會有這麼大的反差,希望那位教練釣友從那時開始就不再視單鉤釣為敗類俗辣了。

推薦到:
  • email
  • Add to favorites
  • RSS
  • Facebook
  • Plurk
  • Twitter
  • Google Bookmarks
  • MySpace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8 個回應 to “34. 釣的趣-單鉤與雙鉤的迷思”

  1. sean says:

    很棒的分享,在午休時間能看到這樣的好文章頗有收穫…
    從小弟不太多的經驗中,釣得好不好有有幾個因素:
    1. 有沒有魚
    2. 餌對不對
    3. 線系在水中的狀態(是否打直延展,違合感是否強烈…)
    至於用多高檔的裝備(鯽魚竿),反而比較次要,裝備主要是用來克服環境,反而您提到雙鉤與單鉤魚訊的分析讓小弟獲益良多,以後小弟也要單鉤大餌,做一個’君子’.

  2. vincent says:

    sean您好,歡迎光臨傳說奉茶。
     釣得好不好,大原則上我贊同您的看法,另外有一些可能不太容易解釋的因素,尤其在兩個極端的情況,一是魚大咬時,另一是魚吃餌很龜時,就可以分辨出釣者的經驗值了。我的意思是,魚大咬時仍然有人釣不到魚,魚吃餌很龜時還是有人釣得到魚。
     我很喜歡搞些木雕的小東西,對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感受特別深,但我也非常同意閣下對裝備等級的看法。不過,裝備方面的東西,有時候不是「釣」本身的問題,而是釣者價值取向的問題,優良的工藝品用起來順手,看起來賞心悅目,口袋夠深的話,也沒什麼不好。
     至於單鉤釣,如果我推論得沒錯,它應該是垂釣的正宗之一,君不見,大至數百磅的黑鮪,小至火柴棒的溪哥,不都是採用單鉤釣嗎?

  3. sean says:

    Vincent 前輩您好
    的確,我提出的那三點只是避免槓龜的基本,但是如同您說的浮標動態的判讀是另一個進階的學問,甚至小弟目前的經驗值而言還需多多學習(我也在釣魚時看其他前輩的浮標,我認為只有動一點點,但是他們開槍而且中魚,那些浮標動態是我以前不會去揚竿的訊號,而現在我也慢慢了解其實大魚就餌的信號通常都很小,反而小魚吃餌都很乾脆,甚至會把竿子拖入水裡…)
    其實釣魚是一件可以終身學習的活動,小弟也是這一陣子迷上腳踏車便道旁的小溪垂釣而無意間看到這一個天地,謝謝這篇文章給小弟的啟發.

  4. vincent says:

    to sean:
     浮標魚訊的動態模式,與浮標的調校有必然的關係,這兩者我個人認為是垂釣中最具藝術性的一環。為什麼有的魚吃餌浮標是下沉,有的卻是上頂,某些時候魚吃餌很乾脆,不管大或小,另一些時候魚吃餌卻又輕又刁,甚至動也不動?
     魚吃餌是在編碼,釣者看魚訊是在解碼,浮標呢,大概就是modem了…

  5. Eric says:

    看了版主您的文章半天,實在是欲罷不能,看到這一篇時更是欽佩得很,心有戚戚焉,
    歡迎您來我的部落格逛逛,我是tarpon123, a kavalan angler的主人,有幸跟您結交個朋友嗎?

    Eric

  6. vincent says:

    回Eric兄:
     感謝您的厚愛,很榮幸能在網上結識您。我已去貴部落格留言,並將您部落格網址分享到FB的《釣境傳說》社團,相信您在那兒會遇到更多值得結交好友。

     同時,也希望您能在敝網誌分享您寶貴的經驗,謝謝您!

  7. James says:

    非常深入的分析,江南一帶有以鵝毛羽稈當漂的釣組,將粗鵝毛羽稈切1cm段約8粒,穿於母線,單鉤,在子線與鉤連結端上一粒咬鉛使釣組垂直於水面,這種釣法算是直接探底,魚咬餌時懸垂的羽毛稈段類似海釣的阿波釣組能見到一顆顆漸漸拖沉的魚訊,這個現象與您所述的單鉤狀態非常類似,容我分享貴文,感謝!

  8. vincent says:

    回James兄:
     串珠式浮標已有相當久遠歷史,早年釣日鯽也有人採用這種釣法。我二十年沒釣蝦,近月來應Oldsix兄之邀去釣了兩次,也見到有幾個採用串珠式浮標釣蝦,效果還不錯。

     我的看法是,垂釣這種技藝,只要基本觀念清楚了,個人可依自已的想法,因時因地因對象魚習性而加以調整、改進或變通,垂釣的樂趣也因此更上一層樓。

     謝謝您對拙作的讚賞…

回應此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