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事005

文章作者:公子小白
發表時間:2008/07/30 19:10:46
文章分類:夢幻司機手記

  文化的定義是什麼?本土文化又是什麼?時間在其中又扮演什麼角色?文化是否隨著時代而變遷,如同人們的生活一樣?什麼樣的人造就什麼樣的文化,或者是什麼樣的文化造就什麼樣的人?

  我們對死亡抱持什麼態度?在二十一世紀結束時,地球上至少有五十億人因各種原因離開人世;這表示平均每年有五千萬個人類的死亡事件,如此高頻率的事件有何不尋常之處?

  我曾有一隻名為惠尼的土狗,全身黑得發亮的皮毛,她很聰明貼心,甚至學會微笑;在她一歲多時,因犬瘟熱而被我決定施以安樂死。其後幾個月裡,只要想起她臨終時沉重地閤起雙眼,逐漸垂下頭的樣子,我就會落淚。半年以後,我才明白,落淚原來只是安慰自己,我不是劊子手。

  後來我又養了一隻公狗,取名為東尼,他是惠尼同母異父的弟弟,長像與惠尼幾乎一模一樣,性情則完全不同;頭一年我下意識地以為他可以取代我心目中的惠尼。我錯了,心中原本那個痛無法以東尼來撫平;即使我對牠們的愛並無二致。

  也許我們的文化無法習慣死亡,所以我們用繁瑣的儀式對待死亡,並將死亡與那儀式劃上等號。儀式的排場並不表示對死亡的尊重,或者該這麼說才對:我們並不尊重死亡,只是很忌諱它。還有一種可能:我們不懂得尊重究竟是什麼,如同我們不瞭解愛是什麼一般。

  深夜十一點,我帶著惠尼的遺體,到了台北市信義區山上的動物傳染病防治所,用惠尼生前最喜愛的毛巾被,包住牠尚未僵硬的軀殼,在門口警衛值班室辦好手續,繳了費用。警衛手指著幾十公尺外一座半個貨樻大的焚化爐。

  這一小段路上,我心想,沒有隆重的儀式,至少也要給惠尼一段像樣的告別詞,抱著惠尼已經快走到焚化爐了,我還想不出要說些什麼,最後只好草草地對惠尼說:「你是一隻好狗,如果你還聽得到我的聲音,我希望,我們還能再見面。」

  當我抱著惠尼打開焚化爐大門,發現裡頭早已堆滿各種小動物的遺體…

推薦到:
  • email
  • Add to favorites
  • RSS
  • Facebook
  • Plurk
  • Twitter
  • Google Bookmarks
  • MySpace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回應此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