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海鰱子王

文章作者:竹篙頭
發表時間:2008/08/27 22:27:38
文章分類:戀戀竹篙頭

  那陣子因為專釣海鰱子,而且釣果通常不差,回到家老是讓耐心十足的老媽花兩三個鐘頭才把大量海鰱子的魚肚清乾淨。那時巴不得自己就姓王,讓朋友們可以名正言順的稱我為海鰱子王;這樣的話,王是姓,跟福壽劉的劉、苦花呂的呂一樣。這個名號我定然十分喜歡,因為當時我喜歡釣海鰱子,也真的會釣海鰱子。那個年代,海鰱子的釣法,大致就兩種,要不就甩竿誘餌籠,要不就手竿麥片或魚蟲。甩竿誘餌籠多半是專業釣手,他們使用車竿,線尾綁著一個直徑兩公分,長度三公分左右的圓形小籠子,籠子上方綁上六到八門釣鉤,鉤頭綁線處擦上發亮的螢光劑。作釣時,他們先把小籠子裝滿粉狀誘餌,再遠遠的拋出去。

  籠子一入水,粉狀誘餌會逐漸散開,引誘海鰱子聞香前來;上方的鉤子因亮光劑的關係,特別顯眼,海鰱子來追誘餌的時候,會不由自主的往亮光的鉤子衝過去,因而被鉤住。因為鉤鉤是有倒刺的,只要被鉤到,那就跑不了啦。通常拋竿到收竿時間只有短短幾分鐘,釣況好的時候,每一起竿三五條是有的。我看過最專業的專業釣友,是一對夫妻檔,應該是在地人。我一般八點多九點到釣場,他們感覺上是日出之前就到,九點多十點太陽大一點就收竿,中間有一個小時左右的重叠時間。

  我不是那種好交朋友,會打關係的人。到達釣場,看到已先有人在,會刻意閃到稍遠處;如果可以不去「相借問」,那就一定不會去打招呼。因此在溪邊,碰到過的人雖然不少,認識的人卻不多;真實的人生也是這樣,同事三四百人,知道的人很多,談得上話的卻很少。生性如此,那也沒辦法,適性就好;一般的情況,你待人盡力,人也盡力回應你;你閃躲,他就逃避,很公平的。那對夫妻是否試圖跟我建立某種最低限度的交情我不知道,我不願跟人東拉西扯,這一點我倒是很清楚。每個禮拜三早上,大約一個小時的同場,大約維持了幾個月的時間,看起來彼此都很習慣這種有見沒有到的默契了。

  每當這對夫妻收竿的時候,我都會注意他們的漁獲,大約總是多的時候有七八斤,少也有三四斤。以當時一斤兩百塊交給石門一帶活魚餐廳,日子原則上是過得去的吧!這種用釣魚當專業討生活的釣友,我是玩不過的;我最多只能算是手竿麥片的代表吧,魚蟲多年前濁水溪搞福壽子、福壽孫的時候用得多了,這個時候,不想再沾啦!

  我用十五或十八尺的手竿,不用溪釣小浮標,用池釣的長浮標,以一顆顆的咬鉛夾在母線上,維持線組下沉時的穩定性,底下單鉤鉤一個酒釀麥片。這種釣法浮標的調校非常重要,海鰱子是訓練有素的偷襲專家,在水裡衝鋒搶餌的速度只輸給俗稱一枝花的馬口魚;難搞的是,他的嘴巴比馬口魚小得多,即使吃餌很兇,也很不容易中鉤。因此浮標若沒調好,可能麥片已經被他吃光了,標示桿卻毫無動靜;或者整枝浮標都被他拖著走,揚竿卻什麼都沒有。

  不是我有心標新立異,是事有所不得不然。使用溪釣小浮標多次被海鰱子修理之後,算是窮變的變通,改用池釣五號長浮標;空鉤時標示桿出水三目,鉤一個麥片會下沉一點點,只露出兩目到兩目半。深度基本上設定在八到十尺之間,經驗告訴我,這個深度是海鰱子最喜歡的吃飯位置──老友的術語叫「海鰱子的餐桌」。這個釣法曾讓我在阿姆坪大出風頭,釣到的數量之多,幾度讓非專業的誘餌籠釣者一邊作釣,一邊嘴巴碎碎唸,不乾不淨的說些誘餌籠釣不過手竿,太過幻古一類的話。我很難說明那種感覺,我只知道在不屑那人釣品之外,好像有點對自己釣技的自豪。

推薦到:
  • email
  • Add to favorites
  • RSS
  • Facebook
  • Plurk
  • Twitter
  • Google Bookmarks
  • MySpace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回應此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