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直潭大彎記

文章作者:竹篙頭
發表時間:2009/03/20 16:45:20
文章分類:竹篙頭釣遊記

  新店溪在直潭壩以下,淨水廠之前,有一個大彎。他本來沒有名字,老友稱他土地廟潭,因為下到潭區的路邊有個土地廟。我則稱他直潭大彎,因為他位置約略就在直潭壩和淨水廠中間,又確實是個大轉彎,水流沖向山壁,繞了一大圈,再流出去;下游不遠處,就是思源橋了。要到直潭大彎,須從碧潭左岸經永業路,過思源橋,沿淨水廠的圍牆繞過去,通過直潭國小再兩轉三拐四彎,看到路邊一排紅色欄杆,就是土地廟的金亭了。

  廟方在山壁上築了一塊水泥地,可以停上兩三部車。這個點跟永業路比較起來,冷清多了。原因無他,從停車處下到溪邊,雖只一兩百公尺的路程,卻是直上直下,陡峭的山徑有好事者綁上繩索,上坡拉著好藉力,下坡緊握當煞車。我們溪釣釣友通常背上一個大背包,再加上童軍椅和架竿器,走起路來是很有些負擔的。來程停好車,下到溪邊時還有亢奮的心情來沖淡直上直下的膽顫心驚;回程時已經釣累了,又要爬那一段路,有時候會打內心深處興起何苦來哉的感慨!自稱得了釣癌的人會有這種感慨,應知是老之將至吧。

  我在直潭大彎的釣況一直很不好,不像老友的竹篙頭記錄──近六十公分的超級大物就是在這裡創造的。當天老友自行前往,未曾告知,也不曾相邀;少了我這個「雨男」,才會創下記錄。聽說當天現場還有一個用甩竿釣的老兄,看到老友弄起這麼大一個大傢伙,很興奮的說,「原來這裡還有這麼大的魚,下一回我要傳重裝備來挑戰了」。老天,釣溪釣用甩竿還不是重裝備,他閣下要用的是馬林魚、旗魚還是鯊魚的釣組?

  我羨慕老友釣大魚,但這並沒有激起我多往這裡跑的念頭。釣不釣在我,有沒有魚在天,我不是太在乎這個。如果很在乎釣到魚,大概一半以上的釣點都可以列為拒絕往來戶了。話雖如此,只要有足夠的空閒,我其實很喜歡往這裡跑。第一,這裡人少,我來過六七次,只有一次碰到老友以外的釣友。第二,水流經過廣瀨流下來,氣勢澎湃;釣著魚,聽的是類似爬山時前面有大瀑布沖刷深潭的水流聲。我知道的釣點不算太少,這一點直潭大彎是獨一無二的。

  直潭大彎距離都會區不遠,卻能把自己隱藏的很好;來人少,自然就接近原始的自然。他給我的,不僅止於「釣」的樂趣,更多的是「遊」的享受;一個有點龜毛,又不是太龜毛的人,正適合這樣一個有些藏頭露尾的釣點。

 

 p1040285溪水經過平瀨,流入直潭大彎,又從一點鐘方向流向下游思源橋

 

 

水流到這裡沖刷岩壁,岩石的白色部分,是漲水的遺跡

p1040288

 

岩壁下,水極深,又有漩渦、暗流,絕非等閒之地p1040289

 

從土地廟紅欄杆俯瞰,大潭就躲在樹欉之下

p1040294

 

 p1040295釣點在鏡外五點鐘方向,水流聲隆隆,接續不斷

 

 

 

躲在這種地方垂釣,會有幸福感

p1040297

 

 

這個釣點拍過的魚只有這條目孔比較像樣,充充數吧!

p1020041

推薦到:
  • email
  • Add to favorites
  • RSS
  • Facebook
  • Plurk
  • Twitter
  • Google Bookmarks
  • MySpace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3 個回應 to “5.直潭大彎記”

  1. stanley says:

    真的很棒,只是偶爾會被小黑蚊攻擊,爬上爬下總讓人兩腳酥軟.
    許久沒去了!

  2. 公子小白 says:

    我還是要龜毛地堅持「土地廟潭」一稱,因為,閣下沒有從對面左岸看整個溪床的形勢,在右岸這邊看起來,這個潭不小,而且確實是有個大彎,但從左岸看過去,潭面在整個直直的溪床中只是個小小凹陷,而不是彎。
    這個潭,在三十多年前,是我常帶愛犬小波頓來玩水的好地方。
    直潭大彎呢,應是思源橋下游那個彎,那才夠大,也夠彎。
    又,潭的下游不遠處,也稱渡船頭,有直潭國小學生們專用的渡船,因為從左岸要到右岸的學校,須得經思源橋,再繞過直潭淨水廠那很大很長、超過四分之三圓周的彎,全長近兩公里路程,渡船的水路則只要三兩分鐘。
    直潭國小是很美麗的小學,也值得一遊。

  3. 竹篙頭 says:

    上次溪邊見到竹王竹后就是在這個點,已經是遠古時代的事了.近期工作被摳得緊,工時大增,連趕場(釣場和工作場)兩頭跑的機會都沒啦!幾時有幸再見竹兄弟姐妹們?
    名稱問題我本來就不堅持,白哥說土地廟就土地廟,無傷啦!不過我那個大彎的大字,本意是"很"的意思,不是大小的大,這一點要說明一下.
    直潭國小很美,我家大人閣下都同意,那就一定是美的啦!當年住土城,還巴巴的大老遠開車找到那兒特地去參觀,留下來的記憶是愈來愈美好,所以我經過時都不敢再進去,真怕打壞印象呢!

回應此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