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印象

文章作者:admin
發表時間:2009/02/01 18:58:58
文章分類:OL的鳥事聯播網

作者:aileenlu
張貼時間:2009/02/01, 星期日

  想要形容香港,卻很難一語道盡,它是個矛盾的地方,有很多完全相反的特質;喜歡她嗎?不盡然,討厭她嗎?倒也不會。不知道為什麼,提到香港,就覺得應該用女字旁的她;她像是某種類型的女人,很世故、很潑辣,講起話來呱啦呱啦,臉上畫著濃妝,身上戴著閃亮首飾,外表看起來膚淺,但眼睛裡卻有很多過去,說她美麗,好像太多了些,說她不美麗,卻也不是,很矛盾的。

    多與少

  香港因為地狹人稠,所以什麼東西都覺得很多,但最可怕的是人多,不管什麼時間,路上永遠人潮擁擠,香港的shopping mall已經多到一種氾濫的地步,但每個mall都還是擠到爆,結帳區大排長龍,我很好奇這樣到底要怎麼購物。

  香港不只人多,人種也多,除了來旅行的各國觀光客,在這裡工作的各色人種也多。到別的地方旅遊,好歹可以分辨地鐵裡其他人大概在講什麼語言,但在香港,廣東話本就難以聽懂,再加上韓國、東南亞各國人士,講話都是咕嚕咕嚕的,比到西方國家還要鴨子聽雷很多。不知道為什麼,尖沙咀有很多印度人,香港其他區外國人也多,但不像尖沙咀的印度人這麼明顯,印度人為什麼都聚集在那裡?這點我想了很久都沒搞懂。

  在香港,請一個外傭,大概每個月只要3000元港幣,相對於當地的薪資水準跟物價,算是很便宜,所以外傭很多。平常在路上就會看見,到了週日做禮拜更是傾巢而出,全部聚集在交通要道的中環一帶。美侖美奐的ifc shopping mall外,外傭一群一群席地而坐,除了聊天野餐,也有人在小公園裡練起舞來。在香港這個人種的大熔爐裡,各國人用自己的方式,活著。

  但香港,也缺少了某些人,例如,孕婦、小孩,以及,寵物。在香港待了四天,每天擦身而過來來往往的人成千上萬,但我總共只看到3、4個孕婦。前兩天是working day,路上幾乎看不到小孩,假日好一些,有些父母帶著小孩出來,但比例上也比台灣實在少太多。

  香港的擁擠常讓我有想逃走的感覺,不知道是不是大部分的人也有同感,所以生育率是全球最低的。有小孩的家庭,大部分也都是外傭在帶,再加上人多車多,大家行動又快,可能也不放心讓小孩到外面來吧。而且,學生也很少,看不到台灣那樣一群一群的青少年,偶爾見到的中學生,總是穿著暗色的制服,在五光十色的香港大街上,很容易就被忽略的一群。

  連小孩都少,那寵物就更不必說了;幾天下來總共只在半山見到一隻黑貓,端坐在牆頭,幫牠拍了好幾張照片也沒有逃走,其他就什麼動物也沒見著,除了一排排掛在店門口的鹹魚。

  在香港,我最佩服的,是公車司機。香港的馬路很小,彎彎曲曲的,山路多,有些路段還有叮噹車的鐵軌,這裡的公車都是兩層,車體瘦、長、高,但司機依然把車開得飛快,幾乎不減速的;而且座位很小,跟鄰座的人幾乎要貼在一起,如果是對面坐,那膝蓋簡直得交錯才行,所以,香港也很少胖子,路上看到的胖子都是外國人,一個人要坐兩個座位才夠。

    冷與熱

  走在香港路上,除了人多,就是覺得吵。廣東話是出了名的講情話也像吵架,
而且,每個人都像是怕搶不到發言權,講起話來又快又大聲,連招牌也是,五顏六色閃亮的霓虹燈也就算了,還一家比一家大,彌敦道是四線道,在香港算大的馬路,商家的招牌硬是從半空中伸出去,橫到馬路中央,整個香港,是很熱鬧的。

  但一走進辦公室,就覺得冷,不是空調的那種冷,而是整個氛圍都冷。我第一次到公司香港的辦公室,照理說辦公室來了個陌生人,就算不問,也會多看兩眼,但從頭到尾沒人過問我來幹嘛,也沒人特別跟我打招呼。我本以為是因為公司某些狀況引起的,問過後發現,香港大部分公司都是這樣,即使每天見面的同事,大家也都是很冷漠的。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上班族在公司彆了一天,下班後見到自己的親人朋友,趕快大講特講搶話講,所以路上、餐廳裡才會那麼吵。

    新與舊

  從赤臘角機場出來,坐上機場快線,一路都是工程區,海上一座座工作平台,填海的工程永遠在進行,簇新閃亮的超高大樓,一幢一幢蓋起來。在台灣遇多了地震,見到這些又高又密的大樓,我第一句話就問,香港會不會有地震?雖然據說香港並不在地震帶上,大地震發生機率很低,但看了還是心裡發毛,尤其從太平山頂看下來,一幢幢大樓間距那麼近,簡直像堆骨牌一樣,亂可怕的。

  不過,香港的大樓普遍來說比台北好看,每幢樓的設計都很不錯,很有現代感。香港政府為了促進觀光,弄了一個大樓燈光秀,每天晚上八點,在維多利亞港上演,這個燈光秀有個(我認為)俗氣的名字,叫幻彩詠香江,還有配樂跟旁白,很妙。

  開場很像央視台慶之類的綜藝節目,主持人用刻意拉高的聲音,誇張的介紹這個燈光秀,然後一一唱名參與的大樓,被唱到名的大樓,樓頂就會射出雷射光,閃呀閃的。我覺得整個節目很像大樓在跳水上芭蕾,雷射光交錯閃動就像伸出水面的腳,大樓燈光明滅做出的效果也很像選手華麗的舞衣,配上中國風的配樂,理論上很壯觀的,但不知道為什麼我一直覺得很好笑。

  這大概是前陣子看奧運的後遺症;我以前沒有仔細看過水上芭蕾,這次奧運正好看了一段,那腳的動作真是有趣極了,動得又快,而且選手在水下也很忙,手要不斷朝不同方向撥水,超級妙的,是個很忙的運動,從此自己常在床上亂演,假裝是水上芭蕾。所以看到大樓也在跳水上芭蕾,就覺得很好笑。

  公司的辦公室在上環,地鐵最末端,正好是新與舊的交界點,往東邊中環的方向過去,是金融、辦公大樓區,每幢樓都比新比高比美,但往西邊石塘咀的方向,就會進入像迪化街那樣的南北乾貨區,房子舊舊店舖小小,每家店都賣鹹魚干貝陳皮梅,路上混雜著各式乾貨的味道,在美國時不知道china town為什麼都長那樣,到了香港就明白了,china town完全是copy香港的乾貨區。

  公司簽約的飯店就在石塘咀,每天下班,我總是逛了街再回去。於是就會從被名牌旗艦店包圍,一路逐漸變成被乾貨店茶餐廳包圍,那種感覺,其實也很複雜的。

    茶餐廳與下午茶

  在香港,吃飯最普遍就是在茶餐廳,每家茶餐廳的菜色都一樣,味道也都一樣。好處是味道都不差品質也很一致,不致像台北某些餐廳,難吃到驚人;壞處是,也太一致了,少了點變化的喜悅。

  我還算喜歡茶餐廳,因為我喜歡那種黃色硬硬的麵,而且魚蛋墨魚丸之類的各種丸子都蠻不錯的,包著一整隻蝦的雲吞更是好吃,只是不明白,香港為什麼只有芥藍菜。

  來到香港,除了太平山、維多利亞港夜景,另外一個也必須要朝聖的,是半島酒店的下午茶。半島酒店,很有一種殖民地的風味,昏黃的水晶吊燈,二樓還有樂團在演奏,Waiter穿著白色東南亞服飾,每張桌上大多是一個三層的英式下午茶set。

  不過,香港終究是香港,就算是半島酒店,waiter動作依然是不優雅的。在香港,其實已經很習慣(不管哪一種餐廳的)waiter,哐噹一聲把餐具”擲”上桌,再快手快腳的擺好,效率奇高,但絕不優雅,但是,半島酒店也這樣,我是有點驚訝,東西好吃的程度與它的價錢完全不相稱,有點浪得虛名了,真的只能當成來朝聖,其他,不要期待太高。

    東方與西方

  幾次到東南亞,不管是峇里島或是泰國,香港也是,都有很多很西方的酒吧或pub,完全就是給西方觀光客來旅遊消費的,當然我也搞不懂,西方人為什麼到哪裡都要吃漢堡薯條喝可樂啤酒,晚上一定要去酒吧pub,反正過一樣的生活,留在自己國家不就好了?

  但這些東南亞國家,也都會有很多充滿東方風味的店,賣各式東方風味的商品,或傳統服飾,這次去了赤柱,滿街都是在寫字的攤子,把外國人的名字翻成中文,然後用毛筆寫在紙上,裱個框,裡面寫喬治珍妮或大偉之類的,也可以刻成印章,西方人很愛,但看到某些翻譯的名字,不是不好笑的。

  相較之下,台灣好像比較沒有那樣的酒吧與pub,也比較少那種專門賣給西方人的東方商品,當然,西方觀光客的比例,也少很多。我覺得台灣,在這個層面上比較像日本,這種現象大概是當年被不同國家殖民所遺留下來的;歷史,用它自己的方式,留下了軌跡。

    一定要談談shopping

  我沒事做白日夢時,常在想萬一有天當了貴婦要怎麼辦。你知道,現在的媒體都很壞,當記者來拍時,如果面無表情的走過,第二天的標題就是「XXX臉色鐵青不發一言」,如果停下來回答問題,往往又會被問得左支右黜,第二天看到報紙,也往往會懷疑,這些話真的是我說的嗎?萬一被問到抓狂,那個畫面還會在電視上不斷重播。所以我一早就準備好了,當了貴婦記者來拍時,一定要從頭到尾面帶甜美微笑,充耳不聞記者的問題,只管往前走,口中不斷說著:「小心,小心跌倒哦~」

  除了被媒體拍,貴婦另一重責大任是shopping。這個我也準備好了,而且常常演練,就是在名牌店,用纖纖玉指優雅的往四周一指,用平淡、帶著點睡意的娃娃音說:「這個、這個還有這個不要,其他的包起來。」每次逛百貨公司,我就玩得很開心,站在專櫃前傻笑發白日夢,很是阿Q。

  香港,絕對是shopping聖地,Shopping mall、百貨公司以及各種店舖密度之高,肯定是世界之最。不過我這次四天的行程,總共只買了一件SNOOPY T-shirt,實在是被香港的購物環境嚇到,人超級多,中階一點的品牌,像近來很紅的ZARA或H&M,我幾乎一走進去就馬上逃出來…

  這是購物還是搶劫呀,每個貨架前都站滿了人,根本連好好看看衣服都不可能,遑論試穿,景氣是哪裡不好?還要學台灣發消費券,有沒有搞錯啊?名牌店人沒有那麼多,不過,整體講起來,還是很可怕的,更別提女人街之類的平價夜市區了,結果四天下來,我雖然一直在逛街,但什麼都沒買,搞得好像去香港健行,下回還是去日本好了,在香港,小烏龜我完全被KO出場。

    D&G櫥窗裡的雞

  有時候,實在搞不懂這些國際大名牌,除了會設計出讓人懷疑有誰會帶著上街的包,櫥窗擺設也很令人不解,這些雞有什麼意義?穿這個牌子衣服的人都是雞嗎?無法理解!!

推薦到:
  • email
  • Add to favorites
  • RSS
  • Facebook
  • Plurk
  • Twitter
  • Google Bookmarks
  • MySpace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1 個回應 to “香港印象”

  1. 雲中傲 says:

    香港以往的環境雖然都算是擠迫,但絕對不會像這幾年的誇張。因為自2003年起大陸對香港開放自由行旅客,因此大量的大陸旅客如蝗蟲一樣大軍壓境。你聽到很炒耳的語言未必一定是廣東話,而是大陸旅客的某種方言。擠擁的情況從這年開始就像雪上加霜。這些旅客美其名說是促進香港經濟,實質上推高了香港的物價,而且還間接令很多特色傳統小店結業換成滿街滿巷的珠寶店、藥店、化妝品店那類香港本地人不多光顧而只有大陸遊客有興趣的店。有很多大陸人甚至借旅遊為名來港從事非法活動,例如偷運水貨甚至賣淫。
    為什麼香港特別多印巴籍人,這是歷史遺留的問題,因為香港和印度以往同樣是英國殖民地,印度人要移居另一個英聯邦國家(例如香港)手續非常簡便,所以他們從幾代之前就已經移民來港。

回應此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