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蛀不落格~前言

文章作者:Sam
發表時間:2009/01/28 18:57:42
文章分類:牙蛀不落格

  我從小就討厭看牙醫,沒事絕不踏進牙科診所半步,沒想到在退伍幾年以後,竟會誤打誤撞進入牙醫師公會工作,協助醫師們進行臨床攝影工作。現在除了得每天往診所跑,還要繃緊神經,全程記錄血淋淋的手術過程,所謂冤家路窄,你不得不信。

  每當拍攝牙醫師手執利刃將患者的牙肉切開,甚至將整片掀起來的血腥畫面,我上顎牙床都會隱隱做痛。手術房裡刺鼻的藥水味、尖銳的電鑽聲,以及病患惶恐不安的眼神,在在牽動我的思緒,彷彿一眨眼,時間就要回到十七年前的夏天。

  我那年10歲,已經過了換牙的年齡,惟獨左上方一顆犬齒遲遲沒有長出來,奇怪的是,犬齒缺漏處竟然經常鬧牙疼,有一次實在痛得受不了,整個臉頰腫得像麵龜一樣,轉診到大醫院照X光片,才發現問題所在。「妳兒子犬齒倒長,插進牙床裡面,必須立刻動手術取出來,否則會有生命危險,」我記得醫生是這樣對我媽說的。

  直到最近我才知道,犬齒是整個口腔最容易長歪的一顆牙齒,而我的例子更是特殊,屬於整支插進牙肉裡的案例,表面上看起來是缺牙,實際上卻牢牢地釘在牙床裡,引起劇烈地發炎與疼痛。

  當時的口腔外科技術不像現在這麼發達,醫生治療的方法很簡單、也很直接,就是用手術刀在牙床上劃出一道深長的口子,再用夾子把傷口向兩邊撐開,最後再把鉗子伸進傷口深處,將整支犬齒扭斷、拔除。

  儘管當時我的臉部已注射麻醉藥,陷入沒有知覺的狀態,但依稀可以感受到醫師試圖以鉗子扭斷牙齒的強大力道,以及噴湧而出的鮮血,耳邊彷彿還聽到醫師喃喃地說,「怎麼那麼難拔!」不過就是拔一顆小小的牙,竟然耗費整個下午,動員三、四個隨刀人員。

  現在科技進步,甚至還有標榜即拔即種的植牙技術,價格也相對昂貴,以當時所耗費的人力與時間成本「拔一顆牙」,看在自費比例最高的牙科醫師眼裡,怕是非常不符成本效益吧?

  成人平均有三十二顆恆齒,幼童則有二十二顆乳牙,這伴隨我們成長的五十多顆牙齒,每一顆牙齒都有蛀牙的可能,就算做了根管治療,也就是俗稱的抽神經,細菌仍會向牙肉蔓延,嚴重時會在臉頰形成膿包,甚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就算口腔衛生維持得很好,沒有蛀牙、沒有缺齒,也可能會有齒列不正、牙結石、牙周病、黃板牙、智齒增生等一大堆問題需要處理……

  人的一生竟然要不斷與牙齒搏鬥,想想真是讓人覺得毛骨悚然。而這也是牙科診所遍地開花,但預約掛號還是排不到;以及近年來牙科錄取分數大幅提升的原因吧?(早知道就要聽父母的話用功讀書當醫生,現在也不用為了工作而煩惱!)

  由於職務之便,我常有機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醫師、助理、廠商與患者。我印象很深刻,一位收入還算優渥的牙醫師,在和我餐敘時強調,下輩子再也不想當牙醫師了,「因為這真的不是人幹的工作,」他半開玩笑地說。「我寧願當牙醫師的老婆、孩子,甚至是寵物、傭人,至少不會像牙醫師一樣,有錢卻沒有時間花!」

  還有一點,牙醫師大多嗜飲杯中物,而且很會喝、很能喝、很敢喝!有點顛覆外界對於醫療從業人員「重視健康」的刻板印象。有一位醫生會在酒後亂簽名,還因此糊裡糊塗買了一大堆沒有用的器材,廠商也樂得輕鬆,想推銷產品,請這位「大客」上館子吃飯就對了。

  總之,這個圈子怪人怪事多如牛毛,有些事蹟是我親眼目睹、親身經歷,有些則是江湖傳說、八卦流言,雖然當不成真,卻可以當成茶餘飯後的笑話。別的不提,光我自己看牙醫的經驗,就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詳細情形,且聽在下娓娓道來……

推薦到:
  • email
  • Add to favorites
  • RSS
  • Facebook
  • Plurk
  • Twitter
  • Google Bookmarks
  • MySpace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2 個回應 to “牙蛀不落格~前言”

  1. Sam says:

    基本上,公會存在的目的就是資源分配
    也因此,公會存在的一個很大問題,就是鬥爭!

    尤其現行法令,衛生署只是行政機構
    台灣醫界仍處於半自治的狀態
    公會理監事或委員屬於半個公職,
    在公共事務上享有一定的權利
    各派系為了爭取自己的選舉利益彼此鬥爭
    花招百出,令人瞠目結舌

  2. 公子小白 says:

    會無好會,古有明訓。
    油水越多的地方,鬥爭就越多。從政府最高層的X委會到民間的老鼠會,無一例外。
    提到台灣那些什麼什麼公會母會,就讓我想到一件好笑的事;民初時一大堆什麼委員什麼幹事的,只拉雞屎不生雞蛋,有人實在看不下去了,便做了一副對聯嘲弄之:
     大委員,小委員,大委員委小委員,委員委委員;
     男幹事,女幹事,男幹事幹女幹事,幹事幹幹事。

回應此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