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皮厚,腳底薄

文章作者:公子小白
發表時間:2012/11/16 16:09:11
文章分類:台諺傳說

  台諺常用到的反諷手法,就是所謂「正ㄎㄠ倒削」中的倒削,倒削必須將刀鋒向著自己,力道要控制好,否則會傷到自己,通常都是諷刺中帶著幽默,會讓人哭笑不得。

  二十多年前某個夏天的午後,在烏來加九寮溪第二座攔砂壩上游一帶釣遊,見到一位年約七十歲的老先生坐在岸上垂釣,操竿技巧純熟俐落,我就到他旁邊觀賞,順便請益一番。

  釣點上游有六、七個絕對是一家人的老老少少,在凸出溪床的礫石灘邊戲水撈蝦,另有一對年輕男女,在稍下游溪道落差較大的一座小岩石上打情罵俏,又摟又抱,又親又吻,演出相當熱烈,害那一家老少玩得很辛苦,老的要擋住小的視線,小的又很想看個究竟,場面有點混亂。

  那一對男女可能是表演得太忘形,一個不小心,把擱在岩石旁的兩雙鞋子給踢下水了。很不巧,因為溪道落差大,水流急,兩雙鞋子很快地流往下游,轉眼間就流下攔砂壩消失了。

  那女生把男的惡罵一頓,演興大敗,吵著要脫離現場,可她卻忘了腳下已經踏著實地,才走兩步就痛得哇哇大叫,被那礫石灘的碎石扎得腳底受不了,又下令那男的揹她走。男的不敢不從,可是男的腳底也同樣細皮嫩肉,十幾公尺長的礫石灘走得東倒西歪、南滾北爬,可比登天還難,兩人跌跌撞撞走到我前面不遠時,我旁邊那位老先生忽然大嘆一聲:「唉!面皮厚,腳底薄啦!」。

  應景應情,時間點抓得如他作合一般神準,聲音又自然悠揚,正好讓在場每個人都聽得清楚,一時間,笑聲充滿整個溪谷,連那女的也自覺好笑,尤其是那家老少裡頭的老的,差點沒拍手叫好。

  這句台諺的意義不易言傳,像某些面皮很厚的官員,經費大筆大筆地花,回扣大把大把地拿,做起事來卻歪歪扭扭、寸步難行,我們就可以用「面皮厚,腳底薄」來形容。

  「正ㄎㄠ倒削」的ㄎㄠ,是用刨刀刨東西,它和薅草(拔草)的薅應是不同的字,不知道正字為何,刨刀的台語是「ㄎㄠ刀」,也許正字是刨字。正ㄎㄠ要順著木紋下刀,一層一層薄薄地ㄎㄠ下去,和倒削一樣是細膩的手法,上述的故事,那位老人家把「正ㄎㄠ」和「倒削」同時同步運用,難得一見的巧合,神來之筆。

  台語只用「面」字不用「臉」字,面才是真正的人面,甲骨文時代就有的象形字,臉字大概是到東漢以後才造出來的字,原本意思和眼睛一帶的部位比較有關。面皮厚是整張面孔的皮都厚,臉皮厚則可能只有眼皮厚,台語的面才是精確的用法。

 

推薦到:
  • email
  • Add to favorites
  • RSS
  • Facebook
  • Plurk
  • Twitter
  • Google Bookmarks
  • MySpace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4 個回應 to “面皮厚,腳底薄”

  1. 竹篙頭 says:

    加九寮,好熟悉又好遙遠的名字啊!這是我跟V兄閣下的定交之地,算來也有二十年了,想不到那兒當年還有那麼香艷的一段典故,真是失敬了。
    本月月初曾重訪加九寮,本想下釣的,所幸當天大出水,完全找不到釣點,而通往攔沙壩的步道崩壞,這才沒下釣--被抓。當天碰到一個老手,說加九寮已經禁釣超過十年了。但,從橋上往下看,怪了,完全看不到魚,說他禁釣十年,殺了我我也不相信。
    在主流交會處迴流玩了一個多小時,可神奇了,浮標連動都沒動過。烏來線我早就放棄了的,經過這麼一次,完全死心啦。巨龍山莊,就讓他留在記憶吧!

  2. vincent says:

     加九寮應該沒禁吧,去年和六兄走探過一次,在那兒看到好幾支竿子做釣,好像真的沒魚了。從溪口到第二道攔砂壩之間,有在地仔照三餐下網,奇跡出現才會有魚。倒是溪口下游的南勢溪,轉彎處那群火山岩附近,曾見過相當數量與體形的竹篙頭。

  3. 公子小白 says:

    to 竹篙頭:
    這是最典型的鳥人鳥事代表--什麼鳥人就會遇到什麼鳥事。香艷尚不足,爆笑則有餘。

  4. 公子小白 says:

    +1 這句台諺也常反過來講為「腳底厚,面皮薄」,早年鄉下農村人不管下田上街,九成九都打赤腳,腳底真的很厚,可人卻謙卑害羞,通常是台灣農村庒腳人的自嘲,一般也用來形容台灣鄉下人勤儉樸實的習性。

回應此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