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知道那麼多幹嘛!

文章作者:vincent
發表時間:2008/09/21 17:44:17
文章分類:緣起不滅

  在東勢格直角潭的瘋子行徑,對我的溪釣技藝的觀念有非常大的影響;雖然方法不是很科學,內容也沒有很藝術。水流的變化很量子的,測不準的;水一定往低處流,但怎麼個流法就難以預測了。不過,至少我已大致知道,釣組在各種水流裡會呈現什麼動態。

  後來不管是溪釣釣苦花、竹篙頭,池釣釣烏鰡、土鯽,我都會根據那些觀察所得,設計釣組,製作浮標。有段時間,偶而睡到半夜會突然醒來,跑到書房,在紙上畫釣組的設計圖,然後製作釣組,天未亮就殺去想像中適合那種設計的釣點實驗一番。

  釣魚搞到這種境地,應該稱得上是龜毛了。我認識幾個學禪的朋友,在入門時都有一段龜毛期,凡事只講究形式,對內容則不甚了了。其實,龜毛也可以用在內容上,只不過內容必然牽涉到大量的細節,那要相當專業且又耐心十足的人才有辦法龜毛起來。

  我家太座學了幾年瑜伽,瑜伽的起源和發展完全不清楚;我問她,印度的瑜伽和西藏密宗的瑜伽有何不同,她完全不知道;台灣的瑜伽屬於哪一派?瑜伽跟體操有什麼差別?太極拳算不算是一種瑜伽?她一樣也答不出來,就惱羞成怒地罵我:「知道那麼多幹嘛!?我只要玩得高興就好了。」

  這麼說也對啦,不要管釣組如何設計了;如果垂釣的目的是在追求快樂,或追求所謂心靈的平靜,或是為了運動健身,或是追求流行時尚,或是追求等同於交際應酬的效果,或甚至只是要殺時間,那麼,釣況與釣果如何,對這些目的影響有多少?

  有些酒友認為,飲酒的樂趣在於品酒,有些認為喝到微醺最舒服,有些則要火拼到發酒瘋才爽。誰能認定什麼才是理想境界?又,為何要追求理想境界?在乎的人自然會去在乎,不在乎的人又何必勉強在乎;不見魚就釣與不見魚就不釣,到了最後很可能是見不見魚都不釣,無釣而無所不釣了。

  林桑也很清楚,他所謂的滿足征服的欲望,僅僅是垂釣的小小過程之一。一個愛釣者,從出發前的準備工作開始,到該場垂釣收竿結束為止,也許只有三、四小時,也許混個兩三天,這當中,會經歷難以計數的情緒變化。有期待,有失望,有欣喜,有惡罵,情緒起落幅度相當大。雖然釣了二十多年,不管已知道或經歷了多少釣事,釣功有多進步,每次無意中碰到大魚上鉤,我還是照樣心驚肉跳。

  竹篙頭的壽命有多長?最大的竹篙頭有多大?我不知道。書上說,長可達五十公分,但我曾釣到六十公分長的,王老闆家的竹篙頭皇后也釣過同樣尺寸的。釣友們常說,沒釣上來的魚都是最大的;我們釣竹篙頭常會在作合揚竿時,毫無中魚的感覺就莫名其妙斷線了,那些都是最大的魚嗎?不知道。但是在碧潭搶走我心愛浮標那條大魚,十八尺溪哥竿在瞬間拉到連手把都快彎下去了才斷線,為何釣竹篙頭會毫無感覺地斷線?不知道。

  知道那麼多幹嘛,斷線就斷線,留幾絲惆悵在心底,或許也是生命中必要的事吧。

推薦到:
  • email
  • Add to favorites
  • RSS
  • Facebook
  • Plurk
  • Twitter
  • Google Bookmarks
  • MySpace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回應此篇文章

*